在2011中國國際工業(yè)博覽會于滬舉辦期間,11月2~3日,中國汽車制造裝備創(chuàng)新聯盟(以下簡稱聯盟)也在上海召開了理事擴大會議。
作為以提高汽車制造裝備自主創(chuàng)新能力和提升中國汽車相關企業(yè)國際競爭力為目標的聯盟,2007年11月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機械科學研究總院與汽車、機床和科研院所等30余家單位發(fā)起成立。當時,恰逢國家“04專項”重大科技項目開始啟動,其中將汽車作為重點支持的四大領域之一,聯盟的成立順應了我國創(chuàng)新立國大時代的需要,對國內汽車裝備制造相關工業(yè)的發(fā)展是一項非常正確的戰(zhàn)略決策。
經過整整4年的運行,聯盟累計組織會員單位申請國家重大專項項目200余項,獲批項目40余項,國家投入支持資金約3億元以上,項目覆蓋了汽車制造裝備的整個范圍,包括汽車車身制造工藝和裝備、汽車發(fā)動機和動力總成制造裝備、汽車關鍵零部件制造裝備以及特殊制造裝備和工藝等,使我國汽車制造裝備第一次系統性地得到了提升和更新,為近幾年汽車工業(yè)的快速發(fā)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。
此次會議,除了有關理事會換屆選舉、增選等聯盟章程性工作外,對2013年即將啟動的“04專項”重大科技項目建議審議的推舉初選程序也同時進行。記者了解到,“十二五”末期,我國汽車裝備制造業(yè)的一個較大目標是40%以上的關鍵設備實現國產化,重大裝備的進口替代將成為汽車行業(yè)“十二五”科技成果的標志性體現。
本次會議審議的“輕量化制造技術與裝備項目”和“動力總成及綠色制造技術與裝備項目”共計51項,整體上遵循汽車制造技術與裝備自主創(chuàng)新“十二五”“04專項”的“二三四工程”原則,即以兩大龍頭產品——車身、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動力總成為突破口;選擇三大領域——現代車身制造技術與裝備,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動力總成及其他關鍵零部件制造技術與裝備,汽車新材料、新工藝制造技術與裝備;突出四項核心技術——汽車制造裝備的成套技術,輕量化材料制造技術與裝備,綠色制造技術與裝備,汽車電子零部件制造需求的精密機床。
在項目集中的三個領域中,由于當前全社會對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汽車產品的關注,輕量化材料制造技術與裝備自然而然地成為突出的熱點,在本次申報中共有6個復合材料制造技術與成形裝備項目和7個鋁合金制造技術與成形裝備項目。動力總成成套制造裝備中的自動變速器項目繼續(xù)成為熱點,此次共有5個項目申報,其中包括DCT和8AT成套設備項目。綠色制造裝備中,包含了精密鍛造和精密鑄造等項目。
記者注意到,與傳統的切削加工相比,近凈成形技術近年來已經成為世界潮流,與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密切相關的車身輕量化領域中,復合材料設計的協同仿真等技術已在國際上形成趨勢。在以零部件精密成形為核心的綠色制造技術中,歐美日等國已主要采用成形方式。聯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陳長年介紹,雖然我國汽車產銷量已達1800萬輛,比處于第二位的美國高出不少,但美國汽車工業(yè)卻擁有5000條自動鍛造線,而我國卻只有20~30條,可見在制造裝備水平上我們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是多么明顯。
聯盟常務副秘書長,同時也是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的韓鐳表示,此次申報“04專項”的各個項目,要以實際需要為出發(fā)點,以工藝路線為解決主干,聯盟要在制造裝備核心技術上,尤其是單一專業(yè)解決不了的跨行業(yè)領域解決突出問題。